盐城集装袋的制作材料有哪些?

2025-04-19

集装袋(又称吨袋、柔性集装袋)的制作材料以高分子合成材料为主,兼具强度、耐用性和经济性,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一、基础基材:编织布材料
1. 聚丙烯(PP)编织布
应用广泛:占集装袋材料的90%以上,由聚丙烯颗粒经熔融拉丝、编织而成。
特性:
高强度(拉伸强度达30-50MPa)、耐冲击,适合承载1-3吨货物。
耐化学性优(耐酸、碱、油脂),但耐紫外线较弱(需添加抗老化剂)。
成本较低,密度小(0.91g/cm³),轻便且易于加工。
2. 聚乙烯(PE)编织布
较少单独使用:常与PP混合或作为涂层材料,增强柔韧性和耐低温性(-40℃仍保持性能)。
适用场景:极寒地区或对柔韧性要求高的场景(如粉状物料的多次周转)。

盐城集装袋


二、辅助材料:提升功能性
1. 涂膜/覆膜材料
PE 薄膜:通过流延或淋膜工艺贴合在编织布表面,形成防水膜(防水等级可达IP65),防止雨水、潮气渗透。
PP 涂膜:增强编织布的密封性和抗撕裂性,常用于食品、医药等对洁净度要求高的包装。
2. 缝纫线与吊带
缝纫线:多为PP或尼龙(PA)材质,需与基布强度匹配,确保缝合处不撕裂。
吊带/吊环:采用高强度PP编织带或尼龙织带,承载整个集装袋的重量(安全系数通常≥6:1)。

三、功能性材料:特殊场景适配
1. 抗静电/导电材料
添加导电炭黑或抗静电剂:用于包装易燃粉末(如化工原料、煤粉),防止静电积聚引发爆炸。
导电性能:表面电阻需≤10⁹Ω,符合危险品包装标准(如IBC规则)。
2. 耐高温材料
改性 PP 或添加耐热助剂:短时耐温可达120℃,用于包装热灌装物料或高温环境储存(如沥青、熔融金属渣)。
3. 食品级/医药级材料
纯新料 PP(无回收料):通过FDA、GB4806等卫生认证,避免有害物质迁移,用于粮食、药品等包装。
4. 防紫外线材料
添加紫外线吸收剂(如二苯甲酮类):延长户外使用时的耐老化寿命(通常要求耐候性≥6 个月)。

四、结构复合层材料
集装袋常采用多层复合结构以优化性能:
内层:PE薄膜或涂覆层,防渗漏、防潮(尤其粉状物料)。
中间层:PP编织布,提供力学支撑。
外层:PP编织布+抗紫外线/耐磨处理,适应运输中的摩擦、日晒。

五、特殊材料创新
可降解材料:部分企业尝试使用PP与淀粉基、PBAT等可降解材料共混,减少环保压力(目前成本较高,尚未普及)。
高强度纤维:少量产品使用尼龙(PA66)或聚酯(PET)纤维,提升耐温性和抗撕裂强度(成本比PP高30%-50%)。

总结:材料选择核心依据
载荷需求:普通货物选 PP 编织布,超重或高频周转场景需增强型材料(如加厚编织布或尼龙吊带)。
环境要求:潮湿环境用涂膜款,危险品用抗静电款,食品级需纯新料认证。
成本平衡:PP是性价比优选,特殊功能通过涂层、添加剂实现,而非完全更换基材。
通过合理搭配材料,集装袋可在强度、防水、抗静电、耐候性等方面满足多样化需求,成为大宗货物运输的主流包装形式。

分享到